中新网南昌12月7日电 (记者 吴鹏泉)十年来,江西省以推广热敏灸技术和建设海外中医药中心为抓手,相继在瑞典、突尼斯、葡萄牙等六个国家建立中医药中心、热敏灸分院等一批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促进中医药国际交流,着力推进中医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12月7日下午,江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江西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吴鹏泉 摄
12月7日下午,江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江西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上述信息。
江西是中医药资源大省,中医药历史悠久、名医辈出,杏林文化、庐陵中医、盱江医学流派传承上千年,“樟树帮”与“建昌帮”是中国南方古药帮和中药炮制的重要流派。
当天的发布会上,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洪珺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十年来,江西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利用中医药优势大力开展援外医疗、抗疫合作、人才培养等民生合作项目,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欢迎。
作为中医药大省,自1973年第一支医疗队赴突尼斯执行任务以来,中医医生一直是江西省援外医疗队的重要力量。医疗队的中医医生每人每日接诊患者30人至50人,诊疗了大量如失眠、偏头痛、坐骨神经痛等常见病。截至目前,江西全省共派遣了27批143人次针灸医生,诊治病人约45万人次。
洪珺介绍,江西中医药积极融入健康丝绸之路,该省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机构把中医药特色服务和产品带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拍摄制作《江西良方·妙手济世》宣传片、《江西中医药走出去》中医科普系列英文视频及热敏灸宣传动画短视频,介绍江西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传承、发展创新,通俗易懂地解读针灸、热敏灸、推拿、拔罐和传统功法等中医主要诊疗和保健手段。
江西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王威表示,江西将持续开展卫生健康国际合作,大力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海外传播,建设运营好葡萄牙、瑞典、突尼斯等国中医药海外中心,推进热敏灸等传统医药技术、药物、标准和服务对外交流,做大做强中医药产品和服务贸易。(完)
港珠澳大桥旅游试运营将于12月15日开通。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超级工程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港澳和内地居民可经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发,参团游览大桥,了解大桥建设中体现的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感受建设者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与‘境内游’不同,港珠澳大桥及蓝海豚岛位置较为特殊,位于粤港澳三地口岸之间,属于口岸限定区域,游客须整团、原路、按时返回珠海口岸旅游检查厅。”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政委林美红表示,为保障港珠澳大桥旅游顺利试运营,边检部门在珠海公路口岸设立了专门的大桥旅游查验大厅,在出发、返回大厅各设置4条快捷通道、2条人工通道。
目前,港珠澳大桥边检站针对游客查验和车辆在途监管等信息化系统进行了多次压力测试,并设置了多个应急处置科目,确保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处理。
试运营阶段,大桥旅游对两类人员开放:一是持有效居民身份证的内地居民;二是已入境内地且持有效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的港澳居民。游客参团进出口岸限定区域时,需要随身携带上述规定证件。
林美红表示,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的推进,港珠澳大桥旅游有望迎来更多新机遇。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的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2月6日,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的车辆超过293万辆次,旅客超过1453万人次,分别是2019年同期的3.7倍和1.2倍。其中,11月26日,经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车辆超过1.5万辆次,今年第18次刷新纪录,也创造了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以来单日最高纪录。
边检部门提醒,请广大游客严格遵守出入境法律法规和口岸限定区域管理要求,配合边检执勤人员管理,不越过粤港、粤澳边界线,不在口岸限定区域无故滞留,维护安全有序的口岸限定区域管理秩序。大桥旅游过程中,边检机关对借机偷渡、扰乱口岸限定区域管理秩序等不法行为,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处理。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武兵) 【编辑:梁异】